English

我们还能看到白鱀豚吗?

1999-05-18 来源:光明日报 顾理平 周鸣鸣 我有话说

白鱀豚素有“长江中的大熊猫”的美誉。它仅存于我国长江之中,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动物之一。那么,在21世纪,我们还能看到白鱀豚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著名白鱀豚研究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开亚教授。

“长江中的大熊猫”

白鱀豚属淡水豚类,除白鱀豚外,世界上还有四种淡水豚,分别产于恒河、印度河、亚马逊河、南美洲沿岸海域,都是古老而原始的鲸类,其中以白鱀豚发现并定名最晚。自70年代初开始,周开亚教授便着手对白鱀豚进行生态考察。70年代末,根据周开亚教授建议,建立了白鱀豚科(Lipodidate),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白鱀豚研究上的巨大贡献。

白鱀豚最珍贵之处在于它保留着2000多万年前的一些古老性状,是真正活化石。它的骨骼、胃及视觉等器官,结构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赢得了“长江中的大熊猫”的称号,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据周开亚教授推测,过去曾经有几千头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一代一代生息繁衍。

活的白鱀豚我国科学家直到1980年前还没有亲眼见过,1980年首次捕获活的白鱀豚饲养在武汉东湖畔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里。通过对它的饲养、观察、记录,不仅对这种稀有动物进行了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等基本学科的研究,同时在仿生学、动物声学和军事科学等应用科学方面取得了宝贵的资料。

时至今日,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利于白鱀豚生活的改变,其数量急剧减少。周开亚教授不无焦虑地说,如果白鱀豚在20年内灭绝,将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界基因库完整性的一大损失。

威胁白鱀豚生存的元凶

本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国际动物学文献曾经认为白鱀豚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中。周开亚教授于1974年沿长江走访了5省市的许多渔民,在宜昌访问时得知一位老渔民在本世纪40年代分别在三陕内黄陵庙和莲沱两地各捕获白鱀豚一头。1970年,葛洲坝工程开工后,长江中游的枝城江段为白鱀豚分布上限,而富春江及长江口区白鱀豚则在50年代、60年代相继消失。周开亚教授根据获得的资料认为,白鱀豚分布区由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普遍分布,缩小到少数特定江段。分布区域的日趋缩小,表明白鱀豚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80年代初,长江中白鱀豚的最大密度约为每公里0.25头,共有400头左右。1989—1991年,由周开亚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应用照相识别技术估算白鱀豚的数量,发现数量已比80年代初减少一半,研究区域内种群密度约为每14公里一头,或每公里0.07头。假设白鱀豚仍然栖息在1700公里的长江段,而且整个栖息江段种群密度相似,则长江中尚存的白鱀豚可能只有约120头。最近几年,有关单位在长江中游和下游进行了多次白鱀豚考察,每次考察记录到的白鱀豚都在10头以下,这表明,长江中白鱀豚的数量已不足100头了。

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经济活动的扩大,使生态系统发生改变,长江渔业资源急剧衰退。鱼产量的下降使白鱀豚食物减少,遭滚钩、渔网伤害的概率上升。1987年在长江中游捞到一具白鱀豚尸体,身上滚钩伤痕有103处之多。另一个原因是围湖造田,江水严重污染。周教授举例说,长江中上游40多个大中城市每年排入长江的废水在140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污水总量的40%,长江污染可见一斑。

长江航运的迅速发展是对白鱀豚生存的另一主要威胁。白鱀豚是一种古老的海豚,不能适应现代化船舶急剧增多的新环境,有时会被船的螺旋桨打伤或击毙。更有甚者,少数人由于无知而肆意捕杀白鱀豚。曾有人在江中引爆炸药,炸死了3头白鱀豚。三天后,此人竟又在该江段炸死另外3头。这种情况,对于濒临灭绝的白鱀豚无疑是雪上加霜。

白鱀豚真的在劫难逃吗?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方略,当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低于最小可生存种群时,必须建立自然保护区并且圈养种群,加强人工繁育。而克隆技术的逐渐成熟为白鱀豚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列为濒危物种的大熊猫人工授精技术已成熟,大熊猫的“异体克隆”也在试验之中,是否能将克隆技术运用于拯救白鱀豚呢?对此,周开亚教授表示,由于经费及技术上的原因,白鱀豚无性繁殖工作尚未开展。况且,白鱀豚数目太少,谁也不能保证将克隆技术成功应用在白鱀豚繁育方面。

当前拯救白鱀豚的唯一可能和最大希望,是把白鱀豚从长江干流转移到环境条件相近的半自然保护区中。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白鱀豚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捕捉。1992年在长江中游建立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并在长江中下游设立了白鱀豚养护场和一些白鱀豚保护站。

杀伤白鱀豚的主要因素如轮船的螺旋桨、非法渔具、江水污染等因素依然存在。白鱀豚已极难在长江中安全地存活下去。专家们在“旋涡”程序上对未来白鱀豚灭绝的概率进行了模拟,表明它可能在未来20年之内灭绝。要使白鱀豚在长江中下游已分别建成的半自然保护区内生息繁衍,至少要把20余头白鱀豚从长江活捕起来,移到半自然保护区内放养。1995年12月,在长江石首段捕获了一雌性白鱀豚,移入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内放养,但它仅存活了6个月。如何让白鱀豚能在一个安静的家中生存下去,周开亚教授等一大批专家正在殚精竭虑地辛勤奔波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